開蒙禮、重陽茶、修村志、說賢達,耕讀傳家古風新吹
  山坳上,鄉土浙江的文脈在延續
  “農村文化大禮堂”成農民文化樂園、精神家園
  □通訊員 孫藝秋
  本報記者 王晨輝 文/攝
  “大家可別小瞧了我們里小將村,這可是個歷史文化名村啊,就連村名都是宋朝皇帝御賜的,這麼多年來,我們村也是人才輩出,在座的各位,說不定什麼時候也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名人,寫進下一本村志里!”15日下午,在新昌小將鎮里小將村的文化大禮堂“菩峰學堂”,78歲的村民石小煥正在給40多位村民講村史。他幽默風趣,還有豐富的肢体語言,課堂里不時傳出一陣陣笑聲。
  這個文化大禮堂自去年9月建成後,各項文化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,把很多村民從麻將桌邊拉了過來,聽課、看書、練字,傳統習俗也通過文化禮堂得到了傳承。
  這樣的農村文化大禮堂,在新昌這個人口僅40萬的浙東山區小縣,已經建成了23座,目標是未來5年內建成100座。據統計,到2013年底,浙江全省已經建起了1000多座農村文化禮堂。
  八旬老人自編教材,文化禮堂里開講村史
  石小煥講課的教材,是他親手編的《里小將村志》。
  為自己村寫一本村志,是石小煥的心愿,從67歲開始,他就開始為這本書做準備了。“裡面的材料,有些整理自一代代村民的口口相傳,有些是查找各種史料。”石小煥對記者說,為了寫這本村志,他翻遍了村裡各家的家譜、宗譜,還去了新昌、紹興、寧波等地的圖書館。
  石小煥編寫村史,全村支持,特別是村裡一些企業老闆。石小煥說,當時,一位老闆對他說,不僅要寫出來,還要通過正規出版社出版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2010年底,《里小將村志》由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,這也是新昌縣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村志。
  去年9月,里小將村的文化大禮堂建成,4樓的“菩峰學堂”供村民們讀書、學習,來這裡講課的有普通村民、大學生村官、學校老師、鄉鎮幹部等,而石小煥的村史課是村民們非常歡迎的課之一。在課上,石小煥為村民講解從古至今村裡的大事小事、名人奇人,各個姓氏以及各項風俗的由來,還與大家分享撰寫這本村志的酸甜苦辣。
  “石大伯的課講得非常好,每次只要他上課,我都會來聽。你看,光筆記我就寫了兩本了。”村民石伯生對記者說。
  曾經麻將桌上的常客,現在天天去練字
  這個石伯生,曾經是麻將桌上的常客。
  “以前,我們村離縣城遠,生活單調,空下來也沒有地方去,除了打麻將,真不知道能幹什麼。”石伯生對記者說,時間長了,自己也覺得挺無聊。
  去年9月,文化大禮堂在他家對面建成,石伯生一下子有了新去處。他去得最多的是三樓的“沃東書畫社”和四樓的“菩峰學堂”。
  “年少時我沒有讀太多的書,但是我一直很羡慕文化人。現在,文化大禮堂就開在我家邊上,我就要努力地去學習,爭取也做個文化人。”石伯生說,他現在一空下來,要麼去練字,要麼去讀書、聽課。
  里小將村是新昌小有名氣的“書畫村”,村裡擅長書畫的村民不少,在當地書法名家的指導下,石伯生開始“零基礎”學書法。說著,石伯生拿出了自己練的字,從描紅、臨摹開始,到自己寫的一些詩句。“單獨拿出哪一張,都寫得不行,但是我一直在進步,你要是過幾年再來,我的字肯定比現在好很多。”石伯生顯得非常有信心。
  據瞭解,在文化大禮堂建成後,熱鬧喧囂的麻將、打牌的情景少了,安安靜靜看書、寫字、作畫的村民多了,整個村裡透著濃濃的書卷氣。
  看電影、跳排舞,文體活動融洽鄰裡關係
  里小將村距離新昌縣城約一小時車程,依山傍水,風景秀美,文化大禮堂是村裡最雄偉的建築。在村口幾百米外,就可以看到這幢粉紅色的四層樓建築。
  一樓是開會演出用的禮堂,還有村史廊、民風廊、成就廊、勵志廊等。
  “村裡的演出、晚會都在禮堂里進行,比如春晚、元宵晚會都是在這裡辦的,平時還會放一些電影。”里小將村支部書記梁燕妃說:“昨天我們這裡放了電影《焦裕祿》,很多村民觀看時感動到流淚。而平時,除了縣裡送過來的電影,我們還會問村民想看什麼電影,然後從網上下載放給大家看,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有電影看。”
  文化大禮堂的二樓是觀禮台,三樓和四樓則是書畫社和學堂、閱覽室圖書館。
  “村裡以前就有排舞隊、腰鼓隊等藝術團隊,但苦於沒地方練習。文化大禮堂建成後,這些活動就有了固定的場所,參加的人越來越多。”小將鎮黨委副書記盧路對記者說,去年,他們的一支排舞隊得了全縣比賽第一名,其他隊伍排練的興緻也更濃了。
  “原先有些村民相互關係不太好,時常在別人面前說對方的是非。但是現在,這種嚼舌根的現象少了,大家都把勁兒放在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上了。”梁燕妃說。
  33歲的吳小紅是重慶人,剛來到里小將村時,“話也聽不懂,吃也不習慣,和本地人幾乎不交流,好幾次我都想回去了。”吳小紅說,是文化大禮堂留住了她。看著很多人在禮堂里跳舞,她也覺得好玩,就試著跟了上去,慢慢地就喜歡上了跳舞。現在,每天晚上她都會去跳舞,白天還會去看書,練書法。
  “我現在感覺已經慢慢融入到了這裡,也有了很多朋友,已經喜歡上這個小山村了。”說到這兒,吳小紅顯得非常高興。
  開蒙禮、重陽節敬茶,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
  盧路對記者說,去年9月文化大禮堂建成後的第一個活動,就是“開蒙禮”。
  “開蒙禮”是當地特有的禮儀——即將上小學的孩子,都要接受正衣冠、行拜師禮、誦讀《弟子規》、行拜父母禮等一系列傳統文化的洗禮,由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。據說,接受開蒙禮後,孩子能夠更加知書達禮。
  然而,這項流傳悠久的禮儀,到了現代卻有淡化的趨勢,有些人只是在家裡簡單地進行一下,大規模的開蒙禮好久都沒有舉行了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場地。
  去年的開蒙禮,里小將村即將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都來了,村裡有學識有威望的老人們也來了,開蒙禮進行得非常熱鬧。
  接下來的重陽節,文化大禮堂里又舉行了年輕人給老人們敬茶的儀式。
  “開蒙禮和重陽節敬茶,都是村裡一直以來就有的傳統,一個體現了愛幼,一個反映了尊老。村裡還有很多這樣的習俗,都是村裡的文化精髓,但現在這些傳統和習俗漸漸淡化,所以我想通過文化大禮堂這個平臺,讓村裡的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,讓更多的村民有了認同感和歸屬感。”盧路對記者說。
  上千“文化禮堂”,耕耘浙江農民的精神家園
  像里小將村這樣的文化大禮堂,在新昌縣已經有23個,都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。
  新昌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長潘岳夢對記者說,新昌縣去年已經建成了23家農村文化大禮堂,今年將再建成23家。而從2013年到2017年,新昌縣力爭通過5年努力,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00座以上。
  潘岳夢認為,文化大禮堂有著非常大的作用,可供村民開會、集會、進行各種文體活動,展示村史村容,也給村民們提供學習交流的場所。
  潘岳夢介紹,文化大禮堂有些是過去的大會堂改建的,有些則是新建的。下一步,新昌將重點在建章立制抓好文化禮堂管理、組織縣級機關部門進村開展文化服務上下功夫,完善落實長效管理機制和機關部門送服務制度,把農村文化禮堂建好、管好、用好。
  說著,潘岳夢拿來了一本《2014年縣級部門服務農村文化禮堂活動項目安排》對記者說:“今年,我們縣的很多部門,像文廣局,宣傳部、文明辦等,都會給各個村的文化大禮堂送去活動,讓這些文化大禮堂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。”記者在這本小冊子看到,對於里小將村的文化大禮堂,接下來,新昌縣文明辦要送去端午節活動,縣文廣局要送電影,縣婦聯還要組織“十佳好婆婆評選表彰”等。
  潘岳夢說,他們還將會對這些文化禮堂進行評選,選出ABCD四檔,給予不同的支持,形成各個文化禮堂互相競爭,互相學習的局面。
  據瞭解,浙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已經連續29年居全國之首。農民在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的同時,精神需求也日益高漲,省委及時提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。在這個大背景下,怎樣活躍農村的文化生活,是全面小康農村建設中的一個重大課題。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,我省創立了一個農村文化綜合體——“農村文化禮堂”。到2013年底,全省已經建起了1000多個文化禮堂。在這個精神文化平臺上,有場所、有展示、有活動、有隊伍、有機制,從學教、禮儀、娛樂中,讓人們受到文化的熏陶。
  (原標題:山坳上,鄉土浙江的文脈在延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53piabx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