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2月18日電 據美國媒體日前報道,幾十年來美國的流動性明顯減弱,美國人搬家和換工作的次數減少,許多人都被困在了資不抵債的房子里。實際上,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人自信心燒烤的喪失。與前幾代人相比,當今的年輕人更相信成功靠的是運氣,而非努力。
  過去,當外國游客描述美國文化時,他們往往會關註同一特點的不同表現形式:精力。游客們都認為,美國人不論是出於錶面還是精神層面的原因,工作起來都更加瘋狂,他們搬預防癌症家和換工作的次數比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都要多。
  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。例如,過去60年間,美國的流動性明顯減弱。1950年固態硬碟原理一年裡,美國有20%的人搬了家。如今這個數據在12%左右。20世紀50、60年代,人們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的平均時長為五年;如今人們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的平均時長為8.6年。在地理移動性的問題上,美國人處於歷史最低點,並不比丹麥或芬蘭人民的流動性更強。
  這部分是因為美國正在趨於老齡化,較為年長的人搬家會少一些,這個事實毋庸置疑。然而,如今的年輕人比前幾代的年輕人搬家的次數更少。僅在20世紀80年代和21世紀的頭10年,年輕成新竹售屋年人的流動性就降低了41%。
  還有一個事實新竹售屋是,許多人都被困在了資不抵債的房子里。此外,租戶的流動性下降幅度不比房主小。而且,各地勞動力市場正在趨同。過去的情況是,匹茲堡的工作和亞特蘭大的工作是不一樣的。但是,它們如今正趨於大同小異,所以人們沒有太多從一座城市搬往另一座城市的理由。但這也無法解釋為何數10年來流動性出現顯著降低。
  其實,這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自信心的喪失。搬家是需要信念的。你之所以願意去承擔暫時的開支和困難,是因為你相信你未來會得到很好的發展。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仍然在大量遷移,他們都有著長期的信念。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往往不會如此。
  流動性中一個很奇怪的事實是,人們不會搬到低失業/高收入的區域。相反,他們會搬到有廉價住房的低收入地區。這就是說,他們傾向於不為了將來的機會而忍受暫時的住房難題。他們比較願意搬到能提供直接享受的地方,儘管長期的收入前景不夠樂觀。
  信念的喪失在生活的其他領域也比較明顯。作為信心的良好標誌的生育率也降低了。即使將周期變化考慮在內,人們都不太可能自願辭掉工作,去尋找一份更好的工作。只有46%的美國白人認為,他們擁有很多提高生活水平機會,這個比例在“綜合社會調查”(General Social Survey)的歷史上,處於最低水平。
  有50%超過65歲的美國人都認為,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。而在18歲到29歲的美國人中,只有27%的人持這種觀點。直到2003年,美國人還都比意大利、英國和德國人更傾向於相信“自由市場經濟是最好的體系,世界的未來就建立在這種體系之上”。而到了2010年,與歐洲人相比,他們對資本主義表示認可的可能性略低。
  30年前,大多數美國人都被認為屬於中產階級。但是自1988年以來,認為自己屬於“貧民”的人的比例增加了一倍。與前幾代人相比,當今的年輕人更相信成功靠的是運氣,而非努力。
  這些消極的觀點讓人想起了一個一直在歐洲廣為流傳的概念:“無業游民”(Precariat)。英國學者蓋·斯坦丁(Guy Standing)說,“無業游民”指的是越來越多的靠短期工作或兼職而生活的人,這些人的生活水平並無保障,而且也沒有“任何職業發展前景”。他們的生活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威脅,而且很可能會參與政治領域的各種抗議運動。
  美國的“無業游民”似乎更因循守舊、缺乏安全感、厭惡風險,他們依賴朋友和家人,但是對美國的可能性缺乏信念。這種宿命論的觀點在過去從來不是美國人的特征。
  沒有哪個對策能扭轉這個趨勢,但美國企業研究所(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)的邁克爾·斯特蘭(Michael Strain)認為,政府應該為長期失業人員提供搬家補助,使他們獲得追逐機遇的機會。如果我們能夠說服更多人去西部(或南部、東部、北部)尋找機會,或許原來那種關註未來的思維模式就會回歸。  (原標題:美媒:美國人自信心下降 年輕人更信成功靠運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53piabx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